权威报告关注平安普惠银担合作,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权威报告关注平安普惠银担合作,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完整),供大家参考。

权威报告关注平安普惠银担合作,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完整)

 

  权威报告关注平安普惠银担合作

 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

 3 月 17 日下午,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 《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与破局之道》报告 告(简称“报告”),并围绕报告召开了聚焦中小银行小微服务能力建设的线上研讨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等多位高级别专家在线参加。

  发布会上,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分享了报告的核心内容。报告首先梳理了小微金融的政策环境、供给体系和行业成绩,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中小银行的小微金融实践。基于丰富的调

 研和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出中小银行小微金融的四类典型模式,剖析了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内、外部挑战,并从市场视角出发提出破局之道。

  报告认为,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中小银行当下面临内外部诸多挑战;报告提出通过积极寻求外部合作的方式,以科技支撑、精准风控、批量获客、敏捷组织作为破局的四大路径,持续提升小微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平安普惠通过“全线上业务流程+线下咨询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凭借在线下获客、风险分担、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长期配合各银行主体尤其是广大中小银行为更多普惠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 2021 年末,累计服务人群 1680 万户,其中八成流向小微企业主。

  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兼具 “ 实” 、“ 新” 、“ 全”三个特点,即报告从实践中来,有丰富的调研数据,并且分析角度新颖,信息归纳全面。与此同时, 各位专家就中银行促实体助小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市场发展、监管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多个宝贵意见。

 曾刚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小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是“常讲常新”的课题,未来需要继续深入广泛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 重视小微融资生态的可持续性,从总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小微融资市场已经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未来要更关注发展的可持续性。小微融资要从规模增长转向结构优化,要着力扩大融资的覆盖面;规范竞争秩序,包括定价的合理性、监管的差异化,以弥补中小银行在竞争上的劣势。

 2.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小银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同机构如何实现差异化,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路径。未来还会持续深入的研究。

 3. 小微金融的模式生态。线下模式成本高、迭代速度慢,长期来看可能不会是主流模式。小微金融服务还是要实现线上化,基于数字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小微金融服务可以拆解为不同的环节,由不同主体参与,从而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但目前在监管层面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助贷平台整改,未来需要监管予以明确,既控制好潜在风险,又能

 发挥数字生态的作用,实现小微服务的更好创新。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对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三点认识:

 1. 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的主力军,未来其主力军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但目前中小银行的业务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房地产行业占比仍高,在当前的政策调控基调下,中小银行还是要回归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定位。从企业融资供需匹配的角度看,中小银行是银行中的“小微”,天然具备服务小微企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推动中小银行重点服务小微企业。

 2. 中小银行面对小微服务方面存在的困难,要进一步锤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宏观环境,中小银行要切实做好自身建设,扎实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3. 政策要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创造良好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预期转弱”。要避免小微企业预期转弱,否则会进入预期与实际经营相互冲击的恶性循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小微企业

 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善中小企业服务小微的市场环境。

 董希淼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四点建议:

 1. 关于小微融资难、融资贵。要区分小微融资难和融资贵两个问题,从路径上先集中资源攻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交由市场解决。实际上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看,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充分解决,融资供给足够充足,融资贵的问题也会逐渐迎刃而解。所以当前小微服务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融资难。

 2. 关于小微金融供给体系。除了传统的国有行、股份行和中小银行体系,还要更多关注民营银行、直销银行等新型供给主体,以及其依托科技能力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差异化优势。此外大量的村镇银行也是服务下沉客户的重要主体。

  3. 关于小微金融生态体系。要避免大行下沉导致的掐尖效应、挤出效应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应该鼓励大行解决首贷户问题,避免过度下沉。除了银行信贷服务外,也要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例如保险机构、财务服务公司、信息撮合公司等等,进一步丰富小微金融服务生态。

 4. 关于小微金融的科技支撑。本次报告突出的亮点就是强调科技赋能。未来小微金融线上化是必然的趋势。无论监管

 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主力军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上,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微观层面,精准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报告认为,小微企业 “融资难” 在总量层面已得到显著优化,但供需矛盾仍然局部存在。成立之初就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定位的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尤其是个体工商户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 三大难题”

 服务小微客群过程中,中小银行长期面临风控、获客、科技的“三大难题”,又遇到新冠疫情等外部环境挑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如何让中小银行坚守定位,持续提升小微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推进普惠小微 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是风控难题。中小银行普惠小微客户质量较差,因而需要更强大的风控体系。但残酷的事实是,软硬件原因导致风控能力整体上弱于大型银行。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为专业人才缺乏,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现有的业务专家、风控专家往往很难把控住实际风险;二为缺乏数据驱动,中小银行受种种条件限制,无法高效的获得高价值的客户信息,即使获取了部分信息,由于受规模的限制,无法取得规模效益;三为金融科技能力弱,中小银行科技费用有限、科技人才有限、系统建设能力有限,与大行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是获客难题。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过程中的获客难题同样也体现为三方面,一为小微获客面临成本收益的双重挑战,小微金融服务运营成本稿、费用压力大,而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短、小、急、频、散”,单一客户的服务收益低,难以实现金融服务的规模效益;二为大行竞争激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优质中小微客户被大行、股份制银行通过低价、供应链、场景金融、平台金融、国际业务等优势获取;三是中小银行本地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实际业务中,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网点有限、人员不足、产品僵化等难题,无法与大行形成差异化获客,只能被迫陷入同质竞争。

 最后是科技难题。一方面中小银行规模小、业务种类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科技鸿沟越来越深,由于资源投入受限,中小银行科技能力跟不上,大行科技能力越来越强,将效率发挥到极致,失去了效率优势,中小银行越发艰难。

  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 四大破局之道”

 报告调研分析显示,发挥立足区域的优势连接本地特色场景和客户生态、数字化、开放合作调动包括非银在内的优势市场资源,是广大中小银行破局之路的共性选择。

 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报告为中小银行指出了服务小微的四大破局之道。

 科技支撑是破局核心手段。现实中中小银行尤其是腰尾部中小银行必须抱有开放心态,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联合外部力量共同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快速迭代出产品和服务模式。具体可以从三个方向突破:一为优化现有信贷流程,新型信贷技术在批量获客、审批自动化、反欺诈、授信精准定价、贷后预警等领域有望大显身手;二为托管金融科技系统,

 在当前服务小微过程中,中小银行核心系统、信贷系统、风控中台等关键业务系统建设质量不高,是难以支撑小微金融长远发展,亟需多和有科技托管能力的机构合作;三是联合开发系统群、模型群,在标准化系统外,各家银行仍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尤其是腰尾中小银行能力难以企及的,因而需要借助外力联合开发。

 精准风控是破局根本保障。首先,发挥市场与政府大数据风控能力,赋能信贷产品。比如利用数字化赋能 IPC 风控开展交叉验证,赋能信贷工厂持续进行标准化分析、赋能供应链金融等,其次报告还建议中小银行加强与非银增信机构合作,探索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

 。

 深耕区域和场景、批量获客是破局重要内容。报告建议,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挖掘、掌握客户信息,降低获客成本,深耕区域经济,提升批量获客能力,从而实现商业价值。具体可从六个方面进行,一为学习台州泰隆模式,体系外孵化小微服务团队;二为与大型软件服务商合作批量获客;三是深耕场景、赋能产业、打造 APP 数字平台;四是积极推动银企合作、银税合作;五是与产业核心企业合作供应链金融;六是利用区域经济特点获客。

 敏捷组织是破局根本保证。报告建议中小银行自上而下主动构建敏捷组织,从而提升服务小微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小微金融专营中心,承担全行小微金融业务的政策研究、规则制定、产品研发、风险管理等职责,并对全行小微金融经营指标负责;二是积极打造专营支行机构,针对专营支行单独制定了风险政策、问责办法并设置一定的风险容忍度,打造独立授权体系,并强化监督管理;三是成立敏捷产品研发团队,促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围绕新产品、新系统开发等重点项目,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敏捷需求。

 在连续 3 年对国有大行提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不再量化,更强调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这预示中小银行将迎来机遇期。在国家普惠小微金融政策的引导下,中小银行需充分发挥其属地资源领先、贴近市场和客户、组织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开放共赢、积极创新,与其他市场机构相互协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耕区域小微全力以赴支持实体经济,强化小微信贷主力军地位。只有在中小银行自身能力建设与公司治理、股权改革双轮驱动下,方能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推荐访问:权威报告关注平安普惠银担合作 全流程助力中小银行小微融资服务 平安 助力 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