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教案【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尊生》教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尊生》教案【精选推荐】

 

  1

  课题:《庄子· 尊生 》节选

 备课人:宋志玛

 二次备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2.能理解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

 过程与方法 本课时着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生命获得应有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尊生”思想的内涵。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伙卖肾买“苹果”手机的事件,给了你什么警示?…… 教师:对,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庄子就提出我们要尊重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尊生》。(板书课题:《尊生》庄子)

 二、朗读全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注意以下文言知识点:

 (一)以

 1、 尧以天下让许由。(把,表动作的对象)

 2、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因为,表原因)

 3、故天下大器也,不以易生。(用,表凭借)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用,表凭借)

 5、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

 6、以为舟则沈。(以为,把……作成……)

 7、吾何以天下为哉?(何以……为 为什么要……呢?)

 (二)句式

 1、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判断句)

 2、不以易生。(省略句 ,不以之易生)

 3、事之以犬马而不受。(状语后置句)

 4、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被动句)

 5、以为舟则沈。(省略句,以之为舟)

 三、探讨第一则 1. 思考:

 第一则选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 〈1〉尧舜让天下给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

 〈2〉太王亶父在被狄人攻打的时候,为了百姓的生命,他放弃了自己的土地。

 2. 合作探究:

 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如果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多利欲熏心的掌权者都是这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交给尊重生命的人。下面亶父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3. 第一则小结

 板书:尊重生命(自己、别人)

 第二课时 一、探讨第二则 1. 匠石作为木匠,他关注的是什么?而栎社树作为树,关注的又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木匠: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如何利用树)——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满,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如何顺随自然终其天年)——托梦给匠人。

 2. 栎社树的话有何现实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不相互利用,不要使自己沦落为某种工具,也不要以别人为工具,才能使双方生命与尊严得到尊重与保存。

 3. 教师:讲到此,我想大家一定会发出与我一样的疑问 —— 庄子为什么那么重视保全生命? 明确: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庄子生活的战国年代,连年征战,杀伐不断,臣子弑君现象层出不穷,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容易对政治产生憎恶感,对人生变化无常产生绝望感。当政治暴力发展到可以随意地摧残人的生命的时候,个人的抗争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个人就形同草芥。这时,人就会固守自己的内心,求得一片宁静,与世无争,放浪形骸之外。为了追寻本质自我,庄子认为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名利可以不要,王位可以不要,但生命不能不要。许由、子州支伯、善卷不愿意接受禅让,态度坚决,要么推辞,要么逃到深山。天下在世俗人眼中,是何等的荣光,可他们却像遇到瘟神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3 二、拓展延伸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说:" " 生我所欲也, ,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这与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尽相同,你更赞成哪一种?(学生各抒己见即可,7 7 分钟)

 点 观点 1 1:我觉得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更有价值。在我的眼里,庄子的哲学,说到底是失败的哲学,没有成功的哲学。孔孟的有所为、舍我其谁,是鼓动人走向成功的——这个成功正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进阶标准。但是,人生不可能绝对成功,因为追求无止境,因为成功没标准;相反,人生却是真的充满了失败的定数,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失败的;即使一个常胜将军,他在生命终结之时,仍有失败感。那是一种逃不脱的人生宿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实是一种悲壮,是一种与命运争斗的英雄末路。更何况,以庄子的眼光,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寒暄应酬,甚至想兼济天下,都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可悲呢!

 点 观点 2 2 :我反对以上几个同学的看法,如果我们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们是不是过于懦弱呢?俗话说:“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孔子也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可是庄子呢?他却在宣扬“尊生”,宣扬在乱世之中苟且偷生。大丈夫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现在天下大乱,战火纷飞,黎民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岂能置天下于不顾?

  观点 3 3 :这两个阶段的人生是我们所必经的,缺少任一阶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们不消极于世;有庄子,所以我们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败。庄子的存在,对生活于乱世而又觉悟的人是一种安慰,对任何一位必经人生而又觉悟人生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有庄子而没有孔孟,人生太虚浮;有孔孟而没有庄子,则人生太滞重。因此我们不要拒绝任何一位。

 观点 4:但是有更多的人在内心采用了道家的方式,也就是说看到了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司马迁,我们看司马迁的生命。司马迁在他的《报仁安书》里面,给他的好朋友仁少卿写的信里,他回顾了自己下狱、受刑整个这个过程,他说自己非常冤枉,自己这样一种被诬陷,以莫须有的这种罪名被诬陷,然后满朝文武没有人去救他,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选择死亡,但是为什么要活下来呢?因为他觉得有一件更大的事,就是他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史记》鸿篇巨制在他手中,他会想到从他的父亲司马谈把这样一个史官的大业托付给他的时候,告诉他周公之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之后五百年之后至于今,没有人能够昭明世,来把这样一个时代记录下来,传承青史,把哲学、文学打通,这样的一种义理薪火相传,传承下去的人,说现在该有这样的人了,所以司马迁说,他面对历史托付下来五百年一人的使命,他自

  4 己的态度是,小子何敢让焉?天降大任于斯人,有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这就是司马迁的态度。其实这样的态度,跟庄子给我们的这样生命写照,可以形成一个映衬,我们简单地来看庄子的生死观感,你会觉得他很消极,因为在《齐物论》里面,在《人间世》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故事,是说天地之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永恒,人忽而为人,忽而为鼠肝,忽而为虫臂,忽而就为很小很小的东西了,那么不是人生太落寞了吗?我们不是太缈小了吗?但是换一句话说,生命在它自己现有的形态上,怎么样是它最大的价值呢?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很清楚,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决不找死。

 教师总结:我的生命崇尚多元化,有一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长度的时候,就去决定生命的宽度”。一个崇尚多元化的人就不会对什么事特别较真,也不会对什么事情反应特别激烈,我不会用这一种去否定那一种,在我的眼中没有绝对真理,只有一种融通之后自己的价值判断。

 三、 教师小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我们要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教案 精选 推荐 《尊生》教案 尊生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