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天有情,人以情应之,,,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天有情,人以情应之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念。这里的“天”就是自然的意思。所以,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管理山川林泽草木的官职。夏朝就倡导“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惨痛代价,这又一次引发我们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善美的天道长续永存,真正实现天人共甘苦,同凉热。

 天有情,人以情应之 (题目即观点,阐明“天”“人”关系。)

 ①人在危机、惊悚、恐怖、麻烦、艳羡、赞美、颂扬、激动„„之时,先发什么声?当然是“我的天”,后面是惊叹号。这种呼喊,很多情境下被“我的妈”所代替,在极端危险时慌不择言,则喊“救命啊”。

 ②妈妈生产并哺育了生命,天是主宰生命者——谁能离开妈妈和天?老天如妈。喊“我的天”或“我的妈”,几乎具有同等效应,但“我的妈”柔情蜜意,多为少儿和女性所喊,“我的天”则通吃,大多人在上述场合,会不由自主地喊出来。

 ③今天不说妈妈只谈天。“谈天”现指闲聊,古时是指解说“天人感应”理论的。什么是“天人感应”?就是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古代哲学家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亦能感应上天——此即“天人感应”说,这里“天”即自然。学界曾经认为,这是唯心主义学说,实则此说满有合理成分。

 (由人在很多情境下不由自主喊出“我的天”,引出话题“天与人的关系”。)

 ④天与人是什么关系? ⑤天无穷大,就是宇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大千世界;人虽然小,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同样储存无穷信息。科学家已经实验证明,人体信息是受宇宙大小天体运行信息影响的;反之亦然,只是人对于天的影响,略小于天对人的影响。

 ⑥天然、天道、天理、天意、天职、天分、天生、天良,全指原本如此;人必合天道而为,若反其道行之,必遁入绝路。

 (天人关系之一:天与人相互影响。)

 ⑦天者万物之本,人非天而不生。天予人以一切辅养;人乃万物之灵,也可把天装扮成凡尘仙境。艳阳高照,天朗气爽,人便心旷神怡,其乐淘淘;天公不作美,风刀霜剑,人便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人乱砍滥伐天然雨林,天就叫人干渴如涸辙之鱼;人营造了青山绿水,天就叫人间处处金山银山而造福予人。

 (天人关系之二:天者万物之本,人非天而不生。)

 ⑧天人互应。天道滋养人之善心,强健人之体魄;人便义无反顾地替天行道,不惜肝脑涂地。人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作奸犯科;天则令人死无葬身之地。天良,乃是人之初而性本善也;丧尽天良,即是不顺天而天理难容了,须“正刑与德,以事上天”,入十八层地狱去吧。

 (天人关系之三:天人互应。天道滋养人之善心,亦可惩罚人之恶行。)

 ⑨“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是“有情”的,所以会“老”,直至完结。人当然更是有情的,更会老并完结。普天之下,天之命里,包含着人之命。天地之间,人虽渺小如尘埃,但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便能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善美的天道长续永存,愈发显示老天之大,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天人合一”,二者共生共荣,即此之谓。

 ⑩人呼唤“我的天”,就是喊“我的命”,这乃是“天人合一”的最强音——人的一切灾难痛苦,均是背叛天道天理即违反自然规律的结果和报应;人之一切福分快乐,亦是建立于天良和谨遵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管遇到大危机还是大幸运,人都自然而然地呼喊“我的天”——此即人天共甘苦而同此凉热。

 (论述天人关系的启示:人应该顺应天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共荣共生。)

 ⑪人不要天不怕地不怕地欺侮、糟蹋自然即天,不要等着遭到自然的报复而天地不容之时,再喊“救命啊”——晚了。

 (收束全文,呼吁号召。)

 来源:2020 年 05 月 29 日《讽刺与幽默》

 【时代警语】

 人呼唤“我的天”,就是喊“我的命”,这乃是“天人合一”的最强音——人的一切灾难痛苦,均是背叛天道天理即违反自然规律的结果和报应;人之一切福分快乐,亦是建立于天良和谨遵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

 (1)

 ,所以会“老”,直至完结。

 (2)

 ,更会老并完结。普天之下,天之命里,包含着人之命。天地之间,

 (3)

 ,但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便能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善美的天道长续永存,愈发显示老天之大,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天人合一”,二者共生共荣,即此之谓。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请联系现实结合读书经历,谈谈你对“天与人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 500字。

 【相关链接】

 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

 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正蒙》又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

 来源:2020 年 02 月 21 日《光明日报》

推荐访问:阅读写作 有情 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