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6套发,高分必备

 部编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6 6 套发,高分必备

  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共 100 分,B 卷共 20 分,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3.A 卷的第 I 卷答题请使用 2B 铅笑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井选择题时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答题无效。

 A 卷(100 分)

 第 第 I I 卷(选择题,共 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刻(qǐng)

  挑衅.(xìn)

  秫秸.杆(jié)

 断壁残垣.(huán)

 B.剽.悍(biāo)

  躯壳.(ké)

  一霎.时(shà)

 忧心忡忡.(chōng)

 C.铁锹.(qiū)

 坍.塌(tān)

  文绉绉.(zōu)

 广袤.无垠(mào)

 D.惬.意(qiè)

 陨.落(yǔn)

  中轴.线(zhóu)

 日薄.西山(b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

 嗔视

 蛛丝马迹

 重峦叠嶂

 B.取谛

  孱弱

 变换多姿

  万恶不赦 C.恣睢

 啜泣

 哑雀无声

 义愤填鹰

 D 暮然

  旁骛

 锋芒必露

  不容置疑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蓓蕾》诗刊征稿日期 5 月 31 日截至..,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B.他们俩在“汤尤杯”赛场上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C.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D.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②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对胃、肠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③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④一张一弛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A.①③⑤②④

 B.③④⑤②①

 C.③①⑤④②

 D.①③⑤④② 6.下列对古诗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李白《行路难》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B.曹操《观沧海》”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尤其出色,让读者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气节。

 D.《〈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不同的是《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

 小石潭记(节选)

 柳京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事赏雪,丙文写 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 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面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 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2 分)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 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咸现代汉话。(4 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1.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6 分)

 (1)

  ,却语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

  ,

  ?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12-14 题。(8 分)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

 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

 1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 字以内)(2 分)

 13.第②段面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4.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 15-18 题。(16 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

 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 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 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 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 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 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

 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 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 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有删改)

 15.阅读第⑥~⑪段,照示例用四字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2 分)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

 。

 第三次:

  。

 16.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4 分)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7.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4 分)

 18.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 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6 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

 (三)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我 19 ——1 21 题。(8 8 分)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 ?

 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 】画

 【材料二】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2018 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 APP 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 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 83.1%。

 【材料三】

 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 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

 5 月 1 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世露, 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19.【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20.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2 分)

 21.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4 分)

 五、写作(0 40 分)

 22.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 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①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写作;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能 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B B 卷(共 0 20 分)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 4 分)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 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②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③ 软 ④ 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④软:吃饱。

 23.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2 分)

 24.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2 份)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0 10 分)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 之人设以醴尊 ②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 ③ ,勾连相属④ 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 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 之甘也,遂大爵 ⑦ 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 而就絷 ⑨ ,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⑦蹈藉:践踏。⑨就挚:被拘囚。絷 zhí,拴,捆。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 分)

 (1)兽之好酒.者也

  (2)骂而去.之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

 (4)恶.其为诱也

  2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27.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 分)

 八、名著阅读(6 6 分)

 阅读《水浒》精彩片段,回答 28- -9 29 题。

 次日,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 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有别改)

 2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 分)

 29.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林中的性格特点。(4 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卷(100 分)

  第 第 I I 卷(选择题,共 8 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 分,每小题 2 分)

 1.D【解新】(A.“秸”应读 jiē,“垣”应读 yuán。B.“剽”应 piāo ,“壳”应读 qiào;C 中“锹”应读 qiāo,“绉”应读 zhòu 2.A【解析】(B.“谛”应为“缔”,“换”应为“幻”;C 中“哑”应为“鸦”,“鹰”应为“膺”;D 中的“暮”应为”蓦”。“必”应为“毕”。

 3.B【解析】(A.“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此处应该用“截止”,C 感情色彩不当。D.“言行相顾”和前面的“说一套,做一套”矛盾。

 4.C【解析】(A.两个方面和一个方面不能搭配。B.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让”; D 句式杂揉,“主要成分是丁香叶细辛”和“主要是由丁香阳辛组成的”杂揉在一个句子中。

 5.A【解析】五个句子是说明笑的功用的。中心句是第①句,应排在首句;第③句是对第①句的具体说明;第⑤句是连接第③句和第②句的过渡句;第④句是归结说明笑的效果的,当放在最后。

 6.D【解析】(《关雎》和《兼葭》表述内容应交换。)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 6 分,每小题 2 2 分)

 7.C

 8.D【解析】(A 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

 9.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2 82 分)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 累 (0 10 分)

 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共 2 分,关键词“但”分,表达通顺明白)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共 2 分,关键词“忽”分,表达通顺明白 1 分。)

 11.(1)何当共剪西窗烛(2)生子当如孙仲谋(3)黑云压城城欲摧 (4)吾庐独破受东死亦足(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句 1 分,共 6 分。多字、少字、错字,该句都不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议论文阅读(8 分)

 12.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2 分)(若回答“做大学问、真学问“得 1 分;若回答“知 识分子要争当时代弄潮儿:不得分;超过字数扣 1 分。)

 13.举例论证(1 分。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1 分),有力地证明了“知识 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 分。

 14.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 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得分点:提出分论点,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每点 1 分,共 3 分。若只有要点,没有简析,酌情扣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15.蒙冤憋屈、高考落榜(1 个 1 分,意近即可。)

 16.(1)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作用、心情各 1 分。)

 (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来的深切怀念之情。(修辞、情感各 1 分。)

 17.(1)我”的成长历程。(2)我”对母来的思念之情。(3)老枣树(1 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18. 内容:相同点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东对“我”的开导(或劝慰)(1分。

 不同点《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1 分),本 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1 分)。

 写法:相同点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1 分)。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1 分),而本文面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1 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 分)

 19.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2 分,大意对即可。)

 20.网民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越来趣强。(2 分,大意对即可。)

 21.立法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应依法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网络平台应守法经营;网民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每点 1 分,共 4 分。章近即可。)

 五、写作(40 分)

 22.作文评分指导意见:

 类型项 目 一类文 (36-40 分)

 二类文 (30-35 分)

 三类文 (25-29 分

 四类文

 (20-24 分)

 五类文 (20 分以下)

 内容 切合题意;感情真挚,材料具体,构思新颖, 详略得当。

 符合题意,材料具体,有详有略。

 立意基本正确,材料较具体, 立意不正确,选材不恰当。

 严重偏题,内容空泛。

 语言 生动流畅 通顺连贯 较生动 基本连贯, 有一些语病 。

 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

 文理不通, 废话连篇。

 结构 严谨

 完整,有条理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杂乱无章

 文面 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

 卷面较整洁标点正确 写字、标点错误较少

 写字、标点错误较多 字迹潦草 标点不清 错别字较多

 :

 注:(1)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不足 350 字,得分在 24 分以下;不足 300 字,得分不超过 15 分;不足 200 字,得分不超过 10 分;不足 100 字,得分 0 分。

 (2)偏题作文在 24 分以下;离题作文在 10 分以下;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抄袭的 5 分以下。

 (3)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夏不计;错别字最多扣 3 分。

 (4)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 1-2 分。

 【题目解卖】

  题目是比喻的说法,关键词“咬破”要突出个人成长的主动性;“蚕茧”是指束自己的 某件事,某种认识;横线上所填的关键词要突出成长过程中的本质变化。

 要求围绕“个人成长经历”来写。写作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要抓住成长变化的细节进行叙述和描写;可以写成议论文, 要围绕“只有挣脱束缚自己的东西,才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来立意;也可以写成抒情或哲理散文,但要避免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B 卷(共 20 分)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 分)

 23.煮茧、缫丝(每点 1 分,共 2 分)

 24.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2 分,意近即可。)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

 25.(1)酒:喝酒。(2)去:离开。(3)胜:能忍受。(4)恶:厌恶。(每个 1 分,共 4 分。)

 26.(1)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共 2 分,关键词“属”分,表达通顺明白 1 分。)

 (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共 2 分,关键词“”分,断句式 1 分。)

 27.(2 分)“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分,意近即可。)

 八、名著阅读(6 分)

 28.(林冲)误入(闯)白虎堂(或:林冲被诱入白虎堂。或:高太尉诱林冲入白虎堂。)

 (2 分,意近即可。)

 29.小心谨慎(或心细)(1 分),如:林冲多次发现疑处并立住脚。(或:“林冲心疑 1 分); 懦弱(或软弱)隐忍(1 分),如:听说太召唤即去,在太尉前“声喏禀道”等 。(意近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猩猩嗜酒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

 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以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 招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 A 卷和第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1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7 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 79 分)

 三、翻译、默写(共 10 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 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

 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 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 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 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 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2 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 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 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 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 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 1954 年 11 月 23 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 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1 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 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

 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

推荐访问:高分 版中 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