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xx 镇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输入性疫情的凤险长期存在。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较高,且秋冬季又是各类呼吸疾病的高发期,将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疫情防控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做好我镇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和《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不同情景下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明确重点工作,指导疫情应急处置,提前做好医疗物资和人员准备,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敖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在疫情面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在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各级政府的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协同,在前期联防联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强化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分级联动,利用区域资源解决点上资源不足的问题,优化联动抗疫方案,有效提升抗疫作战能力,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工作.

 (三)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针对秋冬季防控特点,进一步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结合“治未病"理念,持续强化公众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发挥群防群控的优势,稳防稳控,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强防控成效,在巩固防控成果的同时,有效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四)分级分类,精准施。在前期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分级分类做好应急响应准备,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实施高、中、低风险差异化的防控策略。

 (五)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有序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报告、疫情控制、病例救治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巩固防控成果,认真落实各项防

 控措施,有序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输出。

 二、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福建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福建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编制。本预案适用于 xx 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镇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应急准备,以及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

 按照《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3 版)》的要求,健全完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保持防控机构和力量不变。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清远任组长;党委和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

 主要负责同志为组成人员。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学校组、医疗救治组、宣传组、医疗物资保障组、市场供应保障组、社会稳定组等 7 个工作组。各工作组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组成、职责任务按《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 3 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辖区各有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

 四、形势研判

 (一)全球疫情形势。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严重流行态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按照全球平均累私发病率判断,当前疫情总体仍处于大流行早期阶段。疫苗研发所需时间、潜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产能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依靠自然感染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需很长时间才能形成,且免疫屏障能否建立亦不确定。即使具备有效疫苗,新冠病毒也很可能像其他呼吸病毒一样变异,呈季节性流行。预计今年秋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将呈高流行态势,疫情防控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国内疫情形势。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实现阻断目标,个别地区存在散发病例与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近期在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局部地区相继出现聚集性疫情,当地通过采取快速、有力的应

 对措施,疫情得以有效控制,未造成大范围扩散·持续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防控策略,全国疫情将大概率维持低水平可控态势。

 (三)省内疫情形势。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已实现阻断目标,连续 160 多天无本土病例发生,但仍然存在境外输入疫情和外省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与风险。我镇要统筹各方资源,密切部门协同,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强化应急准备,有效管控输入性疫情,防范输入性疫情的扩散。

 (四)面临的疫情防控风险。

 1.境外输入风险加大: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若国内口岸逐步开放,调整或放松出入境人员管制及入境人员隔离检疫等措施,全球广泛存在的传染源输入我省的风险必将随之增加。

 2.境内始终存在快速传播条件: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隐蔽等特点。作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全球流行情况提示,气候对其传播影响不明显。在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后,在人群接触机会增加的情况下,隐匿传染源可能持续存在,难以清除。由于我省人群自然感染率低,普遍易感,始终存在由潜在的传染源导致新冠病毒快速传播的风险。

 3.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行将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秋冬季是各类常见呼吸道疾病流行

 季,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就诊病例,将增加医疗机构对新冠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部分新冠肺炎病例可能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管理,将加剧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关重症住院病例也可能将导致病床、呼吸机、ICU 的需求增加。若不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和应对准备,将可能发生医疗服务系统负荷过载甚至崩溃的情况,将导致各类患者病死率上升。

 五、情景构建

 基于国内外新冠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与措施调整的可能性,我省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出现四种情景。

 (一)情景一

 1.情景描述:全国范围内疫情处于基本阻断状态,即绝大部分地区无病例,个别地区出现散发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或省外重点地区输入病例,本地资源与能力基本可以应对,无需跨区域支持。

 2.前提条件:(1)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边境管控,严格实施航班“熔断"机制,继续限制境外人员入境,严格控制国际航班数量;(2)具有敏感的病例监测和快速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与管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3.防控目标:及时发现与管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快速处置疫情,阻断病毒传播。

 (二)情景二

 1.情景描述:全国范围内疫情处于基本阻断状态,即绝大部分地区无病例,个别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传入我省,造成局部疫情反弹,出现个别市县点状聚集 疫情,省域医疗卫生资源与能力可以应对,无需国家组织大范围支持。

 2.前提条件:(1)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差异化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四早",落实“四方责任";(2)继续严格边境管控,实施航班“熔断"机制,继续限制境外人员入境,严格控制国际航班数量; (3)具有敏感的病例监测和快速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与管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3.防控目标:采取果断措施,落实严格的人员管控、传染源筛查与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等措施,阻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逐步扑灭疫情,努力恢复到情景一

 (三)情景三

 1.情景描述:发生区域性的疫情传播,即部分地区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并构成向省外扩散蔓延风险,需要国家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阻断疫情扩散。2020 年1 月中上旬武汉及周边城市的疫情形势处于此种情景。

 2.前提条件:(I)国家放宽口岸管控措施,大幅恢复国际航班数量,适度放宽境外人员入境限制;(2)全国范

 围内仍然采取严格的入境人员管控措施,但省内个别地区发生输入疫情引发大范围社区传播。

 3.防控目标:阻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逐步扑灭疫情,努力恢复到情景一

 (四)情景四:

 1.情景描述:发生跨区域较大范围疫情传播,即较多地区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全国扩散蔓延局面基本形成。目前境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多个地区的流行即处于此种情景。

 2.前提条件:(1 )情景二 三防控目标耒实现,疫情迅速向各地蔓延;(2)我国调整防控目标和策略,全面放开严格的边境口岸管制,完全恢复国际航班,不严格限制和隔离管理入境人员。

 3.防控目标:降低传播速度,压低流行高峰,保障医疗服务秩序,减少生命损失;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求的平衡,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和社会秩序。

 六、不同情景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大常态化。要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总体防控策略,加强

 监测预警和疫情风险评估,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原则,实行新冠肺炎疫情分地区、分级别、差异化应急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动态调整。要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化实化量化措施准备,确保有序有效应对可能的疫情,根据对疫情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防控工作需求等综合研判,提出能力建设目标、需求和工作路径,以及超出本地应对能力时,茯得支援的方式、能力要求和相关机制,采取“四早”措施,压实”四方责任”,落实 “五有三严”具体办法,做到每个单位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贵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专业机构要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一)情景一:实施积极防御策略,精准阻击和扑灭散发疫情,阻断病毒传播·强化医疗机构“早发现”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病例发现、救治和密切接触者迫踪及管理措施,除个别中高风险地区外,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及时发现:在当前严格境外入闽人员口岸管控,防止境外输入性疫情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中高风险重点地区来闽人员管理,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和“八闽健康码”

 验码措施,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和转诊制度,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惑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同时,利用有关部门的“互联网+监管”系统等乎台,加强对学校、药店、机场、车站、码头、大型超市(商场和市场)等人流量大且密集(或特殊)场所的监测与信息共享,尽早发现可疑苗头。

 2.快速处置: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24 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传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快速开展疫情划定区域范围内核酸检测的全员覆盖,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按照防控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后继续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7 天的措施。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和物品进行全面终末消毒。

 3.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精准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管理和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加强社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特殊机构、公

 共场所、公共交通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

 4.有效救治:落实 “早治疗"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医疗力量调配和医疗设备配备,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定点集中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确保“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軋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5.应对准备。要以最严重疫情为基线参考,做好应对处置准备。

 (1)核酸检测机构准备。按照单日最大检测需求量为标准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捡测机构数量。统筹辖区核酸检测资源,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和组织动员能力,具备 5 天内实现辖区常住人员金员核酸检测能力。

 (2)隔离场所准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前签约具备隔离安全条件的宾馆、饭店,分别作为密切接触人员、入境人员、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点。

 (3)应急队伍准备。在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发挥各防控小组的作用,卫健、疾控、公安、通信、交通等部门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大数据专班,

 组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消杀技术指导队伍、核酸检测采样队伍、医疗救治队伍、心理疏导队伍。

 (4)物资储备。要建立完善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疗物资保供机制,针对不同情形制定医用物资储备方案和保供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做好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药品、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储备工作,确保医疗物资保障供应有力、有效。

 (二)情景二:实施局部阻击筑略,防止疫情扩散,实现局部早期地区疫情扑灭目标。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的领导下,按照《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第 3 版)》,调整应急响应等级。

 2.出现聚集性病例的地区政府要根据传播风险,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工作预案等要求,确定地区(低、中、高)风险等级,并按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在划定防控范围内严格实施减少人员流动的措施,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利用大数据开展重点人员管控,必要时实行区域封锁,采取一定程度的区域间交通与旅行限制。

 3.合理有序调配全省资源,统一部署安排疾控、医疗等队伍支援聚集性疫情发生地区。

 4.合理安排核酸检测采样力量,根据采样数量需求,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量,做好技术培训,提前预设采样场所,优化采样流程,备足物资,科学组织样本采集(包括人员和可疑环境)。

 5.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客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教学机构、第三方裣测机构实验室力量,组织开展区域内人员 2 一 3 天内完成全员及可疑环境样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或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6.聚集性病例发生地区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四早措施,迅速(48 小时内)腾空定点医院床位,按照“四集中"的原则集中收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7.疫情发生地政府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按照平均每名确诊患者不少于 100 个密切接触者数量预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8.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积极正确引导舆论,跟踪境内外舆情,及时澄清事实,加强网上新闻发布的管理和引导,开展新冠肺炎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三)情景三:实施阻击策略,防止疫情在全省大范围扩散,实现流行地区疫情扑灭目标。在情景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在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下,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快速启动调整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2.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调配全国资源,有序安排国家疾控、医疗等队伍支援疫情暴发地区。

 3.疫情暴发地区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工作预案等要求,确定地区(低、中、高)风险等级,并按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利用大数据开展重点人员管控,必要时实行区域封锁,采取一定程度的区域间交通与旅行限制。

 4.疫情高发地区做好个人防护知识宣传普及,与公众的风险沟通,促进公众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提高对相关防控措施的依从性。

 5.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应急接种准备。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应急接种方案,明确接种的重点人群、接种时机。

 6.加强医院感染控制。(1)医疗机构应当切实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建立合理的病例分诊流程和病例分类管理措施,促进医护、病患及陪护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预防措施,并建立内部督察机制。(2)加强发热门诊、呼吸内利、急诊等重点利室的人员和设备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病例快速排查和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疑似病例

 的及时诊断和管理。(3)医疗机构对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应当做好感染控制标准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意识。

 7.监测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准备:(1)通过入境人员筛查、发热门诊常规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疫情严重地区社区拉网式排查,以及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排查等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无症状感染者。(2)增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包括人员和环境),提升检测效率。(3)提前规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使用现代化工具以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效率,尽早、快速、规范科学开展流调。

 8.加强疾控和社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1)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专业队伍力量,确保防护物资充足。(2)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各级疾控开展技能培训、专业训练和应急演练。(3)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为各级疾控、社区建立应急预备队。建立疾控应急后备队,从辖区内单位抽调人员、动员志愿者等方式组建社区应急后备队。对疾控应急后备队开展有关疫情监测、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等相关专业培训,对社区应急后备队开展社区防控工作培训。

 9.加强对其他呼吸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学校、监狱、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尤其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缺勤监测,对于出现呼吸遣症状的师生和其他教职工,实施居家隔离。

 10.加强脆弱人群、高危人群及重点机构的应对准备·脆弱人群包括老、幼、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人群。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相关机构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医院)、学校、托幼机构、监狱等。(1)制定脆弱和高危人群保护计划,关注其生活和健康需求。社区提前对辖区内的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进行摸底,保障其有救助途径,使其家庭基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对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制定合理处方用药计划。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2〕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3)关注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受到疫情影响,强化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疗物资的供应,加强防护措施,预防在此类机构中暴发疫胤

 (四)情景四:实施疫情“压制”和“疏解"交替策略,压低和推迟流行高峰,努力维持医疗服务体系正常运转,

 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在情景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压制期间增加以下措施:

 1.根据国务院启动的应急响应等级,落实相应防控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保护高危人群。加强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的管理,限制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非必要出行,对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制定合理处方用药计划。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暹,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鼓励社会工作者、招募社区志愿者在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增加社会稳定,减轻社会负担。

 3.重点加强重症患者救治,降低新冠肺炎病例病死率。统筹医疗资源,提前做好集中救治准备,病例需收住在指定医疗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和极推进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引进,坚持中西医结合,有效实施轻症和重症患者规范治疗,优化分级诊疗策略措施,合理分流患者,控制重症发生率,降低疾病病死率。充分发挥省级临床专家组作用,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指导和会诊,提升重症患者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病死率。

 4.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尽最大可能开展病例发现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

 5.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疾病医疗资源分配,维持医疗服务和社会基本运转·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建立紧急医疗计划,防止发生医疗系统崩溃,保障重症病例救治和减少死亡,降低疾病对人群健康的整体影响,维护公众信心。(1 )开展医疗资源需求评估。(2)制定紧急医疗应对计划。制定分级诊疗计划,建立分诊制度,重症患者住院救治,轻症患者在医疗机构或征用的场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居家或集中隔离。

 (3)制定感染控制管理计划。建立非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后备应急队伍,开展呼吸支持和重症监护的专业培训,制定医疗服务能力冗余调配方案,有计划地次第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4)建立医疗卫生资源监控与调配机制。建立紧急医疗服务调配指挥机制,监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床位、人员、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供需情况,合理配置,制定调配原则和临时征用隔离场所的标准和计划。

 6.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1)疫情通报和风险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权威可靠渠道及时通报疫情情况,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如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注重咳嗽呼吸道礼仪、减少公共场合聚集等。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

 行回应和澄清。(2)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关注一线抗疫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以及高风险地区群众的心理问题,开通咨询热线和团体干预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其他干预服务。

 7.加大检查力度。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情况为重点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8.采取适当保持人际距离的措施,包括错峰上下班、居家办公、限制或者减少聚集、召开视频会议、关闭非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公众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出行,如需出行佩戴口罩等。

 疫情疏解间维持措施 1 一 7,取消或减少措施 8。在该情景下还需强化对疾病流行趋势的监测,实时开展风险评估,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健康的需求,尽可能科学地确定压制措施的启动和降级时机。

 七、相关保障

 (一)经费保障。财政要做好资金调度,优先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急物资储备和工作运转,以及政府指定医疗机构免费救治新冠肺炎病例经医保报销后的医疗费用。医保等部门负责协助落实参保病例的诊断、治疗、医学观察间的医疗费用。

 (二)技术保障。要按照国家新冠肺炎最新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等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诊断、治疗、流调、采样、检测、监测、消毒和现场应急处置等业务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各单位采取的消毒等防控措施,应在当地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实施,避免不当消毒等措施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物资保障。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的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与供应;为疾病控制、医疗机构等单位配备必要的车辆和通信器材,确保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金力做好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工作。

 (四)培训演练。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五)督导检查。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工作组要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重点检查各级领导机构是否健全,应急预案、信息报告、监测预警、社区管控、联防联控、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是否落实。各有关部门也要相应开展工作检查,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八、附则

 (一)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预案实施评估结果,以及预案实

 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題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镇卫计办负责解释。

推荐访问:秋冬季 肺炎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