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练习-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变迁

  考点 39

 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 十年真题 】

 知识点一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 年

  B.1895—1911 年

 C.1912—1945 年

  D.1946—1949 年 3.(2018·江苏高考·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4.(2016·天津文综·5)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知识点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 1.(2018.4·浙江高考·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 年,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左右;1999 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2.(2018.4·浙江高考·28)【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 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 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1927、1930 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 世纪 30、40 年代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 世纪 50、60 年代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 世纪 80、90 年代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17 江苏 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

 时间 1880—1889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4.(2017 年北京卷 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 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5.(2016·海南单科·24)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6.(2014·浙江文综·17)右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 来 说 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8.(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至 7000第 17 题

  分,一年后达到 13000 份,最多时销达 17000 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9.(2013·江苏单科·6)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10.(2014·四川文综·14)(30 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图 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 4 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 分)

 【 三年模拟 】

  1.(2019·姜堰中学期初)1905 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

 ) 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2.(2017·海南海口模拟)1874 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3.(2016·广东中山高考模拟)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其中,集中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4.(2017·甘肃模拟)《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5.(2018·盐城三模)1877 年 6 月 29 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 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 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 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 6.下图为发表于 1909 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7.(2019·泰州中学调研)1879 年 5 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 C.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8.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

  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9.(2017·辽宁抚顺模拟)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 1 520 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2016·安徽蚌埠三模)1855 年 2 月,《遐迩贯珍》杂志刊出消息:“今于本月起《遐迩贯珍》各号,将有数帙附之卷尾,以载招贴(广告)……至所取之银,非以求利,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杂志性质发生了改变 B.早期的广告属于纯公益性质 C.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加 D.商业信息交流渠道有所拓宽 11.(2017·山东青岛模拟)2016 年 11 月 16 日~18 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 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 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12.如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 2005 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13.(2016·四川德阳三模)(12 分)统计数据的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 1、图 2 为《人民日报》“三八节”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统计。)

  比较图 1、图 2,提取两项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 分)

推荐访问:高考 考点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