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路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辟实施计划

 八一路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小吴门外,八一桥畔,清水塘边,八一路小学就坐落在这样一个有着长沙历史文化一条街之称的地方,这里是文化、革命教育基地,有着较优越的外部教育环境。更何况长沙历来文风昌盛,三闾大夫屈原流于湘沅之地,西汉文学家贾谊谪居于此,唐有老杜写句,北海题碑,长卿作赋;宋存岳麓与城南书院,朱张会讲,一时饮马池枯,使得潇湘之地与洙泗齐名;清代王夫之的船山学社,近代湘军的文学突起……厚积的历史,馥郁的文风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课程,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上各点,我校制订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

 校本课程 —— 《经典诵读》 开发的 背景: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3、 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

 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4、 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人文与地理背景: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 2000 多年的历史,文风昌盛。况且本校地处清水塘,是文化、革命教育基地,有着较优越的外部教育环境。

 三)

 开发收益展望:

 1、

 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

 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2、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 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 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学的朗诵、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民乐欣赏,诗配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养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并通过亲子活动,社区活动来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

 课程目标:

 :

 1、 开发加强儿童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2、 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意各方面的修养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3、 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知识。

 4、 促进形成对其他各科学科的兴趣,锻炼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

 5、 在家和父母一起读,或读给父母听,可促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6、 通过学生、家长的共同诵读,提高社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改善社会风气。

 三、

 经典诵读校本 课程的内容 确定 与目标:

 :

 一)教材来源:

 以《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为主要教材,允许教师从选编、选用、拓宽这三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编写课程纲要。

 二)

 教学原则:

 1、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诵,自读自解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辞藻美。

 2、少责备多鼓励,少灌输多开发,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程度和一致的欣赏思维。

 3、宁静勿燥,宁简勿烦。以“寓教于乐”、“寄情于乐画”,养成儿童平和安静,喜思乐学的性情。

 三)

 教学的重点与方法:

 1、 儿童方面:不求甚解,但求熟读;多奖励,多鼓励。

 反复诵读,利用一切集会,路队,早自习等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儿童自然能背诵自如。

 2、 教师方面: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3、 家长发面:争取做到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4、 学校方面:在环境布置,活动展开中,多和经典挂钩,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品位。

 5、 社区方面:多开展一些家长、孩子、学校等多方面参与的活动。如艺术之家的评比,楹联大赛,朗诵比赛等等。

 四、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一)

 建立领导机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确定参与者职务姓名; 聘请顾问 (市、区教委普教科 )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联系家长代表进行对这门课程的反馈、监督、指导、参与。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执教校本课程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方法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讲座,自修,研讨等形式 四)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

 1、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通讯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的调控

  1、教导处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推荐访问:诵读 开辟 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