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6篇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6篇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用三个必然要求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述往思来,知史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在党史学习中培养家国精神、为民情怀和担当意识,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家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党从不缺乏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者,他们虽然事迹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爱国主义的底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涵养家国精神。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抓住党史学习契机,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精神富矿,积极主动组织、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以文字、影视、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另一方面,自发做好爱国主义宣传,从小家做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家国情怀,用良好家风带动政风社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推动家国精神的接续传承。

  在党史学习中厚植为民情怀。百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民史,也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为民史。无论是百年前嘉兴红船上追光的摆渡人,还是百年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为民情怀,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常怀为民之心,在行动上秉持务实原则。深刻认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要时刻把群众需要放在心上,把群众小事当作工作大事,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直面群众都是对初心使命是否坚如磐石的考验。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把党史学习和工作落实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在党史学习中激发担当意识。百年来,在多个危急存亡的关头,先辈们毅然扛起扶大厦之将倾的重担,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千千万万份担当作为的热忱汇聚成澎湃的救国和建设浪潮。在新时代,我们同样要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要树立大历史观。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从中探规律、提策略,并将之转化成干事创业的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题,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中,做好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尤为重要。三要勇于承担责任。担当作为不仅是做好手头工作,更要保证一以贯之解决问题。政贵有恒,民生账不分新旧,民生问题越是敏感越要重视,着力解决。

  波澜壮阔百年路,历久弥坚是初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将之转化为实干奋进的动力,以党史滋养青春之我,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2

  近日,中共中央召开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就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安排做了详细介绍。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应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中来,做到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党有所指、我有所为。

  学党史,守“忠诚”之约。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就是力量。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紧跟党中央部署,切实抓好专题学习、讲党课、“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工作,要从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补足精神之钙,强化信念之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办实事,践“奉献”之约。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干部干部,干是排在第一位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将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及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是落实这些工作的“操盘手”“一线指挥”,不能当旁观者,也不能当“二传手”,更不能借机谋取私利,讲人情、照顾关系,而是要主动沉入基层一线,深入到党员群众中去,把党的政策讲明白,把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以过细从严的严谨作风,做到一丝不苟,精心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

  学榜样,赴“实干”之约。从嘉兴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乘风破浪的巍巍巨轮,从建党之初的50多人到如今9100多万人的执政大党,一代代共产党员用锐意进取书写奇迹,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或是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等,都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和时代榜样。而今年将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将进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等。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面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更应该以先进榜样为镜,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实干换实绩,以真心换真情,在基层的广阔舞台写下崭新的篇章。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幸见证并亲自参与党的百年华诞,这是多么的光荣,又是多么的责任重大。新时代的重任已经交到我们手里,唯有不忘、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赓续党的伟大事业继续前进。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直接阐明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系列关于“人民”的论述凝聚着“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人民至上”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定位得如此之高,就奠定了其不变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改变、影响历史,根本之点就在于把“人民”深深地烙写进了历史。历史从来都是人民的历史,但有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才真正具有人民色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更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全球,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如此的心胸,才有如此的底气!

  在百年奋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如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并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奋进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中,“人民”始终是核心,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始至终把“人民”作为自己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制度的真实写照。

  回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惠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激活了民生发展最关键的密码。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岂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翻了好几番,从基本解决温饱到部分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路走得艰难,但也走得辉煌。无数实践再次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有日新月异的辉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民生工程更成了最主要的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切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坚决地干、一刻不停地干”。不管是反腐倡廉还是脱贫攻坚,其实目的就是一个:让群众的利益不受伤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这两场攻坚战中,我们党始终以百姓的满意度来衡量工作的好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进很多农家,实地考察调研,与百姓亲切交谈,目的就是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然后才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策略,确保“人民”满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守住这片红色江山,让人民的江山永固,“人民至上”就是最强势的“法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新的征程已经启航,承载着人民利益的伟大事业将展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前进!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4

  色篇行走江城

  放眼四海,有哪一座城市,既可触摸3500年前的沧桑城垣和150年前的斑驳机床,又能感受三镇鼎立的恢宏气象和两江交汇的雄浑壮观?

  踏遍神州,又有哪一座城市,既可聆听东湖侧畔的屈子行吟和黄鹤楼中的玉笛悠鸣,又能遥想民族英雄岳飞“请缨提旅”的忠心赤胆和辛亥首义志士摧枯拉朽的热血铁肩?

  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武汉!

  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灵秀的山水、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经济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于一身的武汉,时而如雄姿英发的伟男,激情四射;时而似风华绝代的玉女,妩媚百般。其如诗如画、亦真亦幻的形象,令多少人为之心驰神往,魂绕梦牵……

  有人说,武汉是一座工业城市。晚清的江城,湖广总督张之洞舞动如椽之笔,挥洒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巨制鸿篇:独占中国陆军兵器工业鳌头的汉阳兵工厂,跻身于世界先进军工企业之林;“振衣千仞”的汉阳铁厂,在亚洲近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中“一览众山”;秉持“布衣兴国”理念的武昌“布纱丝麻”四局,突显出晚清有识之士“蓝缕开疆”的锐志;矗立于汉口中心城区的既济水电公司的“水塔”,俨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标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布局上,以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为代表的“武”字头企业,占据着共和国工业的中央棋盘。而今,以东风、宝武、中国信科等为标识的工业企业,挺立起中国南方工业重镇的脊梁;存储器、网络安全、航天、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四大国家级基地,支撑着中国中部战略新兴产业的一片蓝天。

  也有人说,武汉是一座商业城市。宋元之世,大河上下烽火连天,金戈铁马,江城却是“千肆云集”“万舸扬帆”。明清之际,汉口已一跃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业都会,位居“四大名镇”之首和“天下四聚”顶端,而鳞次栉比的港口码头,凸现出江城达海通江的大气和剽悍!改革开放风潮激荡,先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异军突起,继有武商、中商、中百以及麦德龙、沃尔玛等商业巨头群雄并峙,共同见证了大武汉商业帝国的地覆天翻!穿行“挥汗如雨”的汉街、“联袂成云”的江汉路和人潮似海的光谷广场,仿佛置身武汉商业生机勃发的春天;透过户部巷的风味饮食和吉庆街的民俗夜市,宛若看到三镇商业世界的光景无边。

  又有人说,武汉是一座文化城市。游走江城,你将纵览盘龙湖畔的历史烟云,谛听古琴台伯牙子期倾情演绎的“流水高山”,目睹“天才诗人”崔灏黄鹤楼前潇洒泼墨的神采,体验理学巨擘程颢笔下“云淡风轻”的前川。武汉不啻有光风霁月的木兰胜迹、逸响千载的问津书院、中西合璧的江滩楼宇、波涛不惊的金口驳岸,还有吞吐八方的黄鹤楼、朝晖夕映的晴川阁、梵钟悠扬的归元寺、紫气氤氲的长春观、风云际会的阅马场、俊彦星驰的珞珈山……满腹唐诗楚辞,一身汉瓦秦砖,历史如龟蛇二山般厚重,文脉似江汉二水般延绵,历数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大武汉的文化颜值足可圈点。

  还有人说,武汉是一座山水城市。在中国特大城市中,一城能襟两江而带百湖者,唯有武汉。唐代诗仙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引无数墨客骚人望江兴叹;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描绘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的碧波万顷和野趣天然。大自然对武汉的格外垂青,更在山与水相依相伴:龟蛇二山夹江而峙,江汉二水合抱龟山;磨山、珞珈共东湖一色,南湖紧偎桂子、狮子二山;而那烟波浩渺的汤逊湖,与满目葱茏的青龙山更是“相看两不厌”。正是山水赋予的独特气质,武汉才会灵气与豪气并具,旷达与优雅得兼。

  2020年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客厅开幕。武汉晚报记者 金振强 摄

  更有人说,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禹功矶上的“天书”,铭记着大禹力挽狂澜的伟绩;“周昭王南征而不复”,暗示着楚人“不服周”的机智与果敢。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曾在东湖岸边箭发雁落,蜀汉大将关羽曾在伏虎山下卓刀成泉,一代雄杰岳飞曾在蛇山之腰运筹帷幄,辛亥首义将士曾在三镇血染衣冠。“二七”大罢工的风雷,尽显江城人民的英雄虎胆;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保卫战,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不朽诗篇。“九八”抗洪,镌刻了江城人民力伏洪魔的壮举;“庚子抗疫”,大武汉英雄城市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人类悲壮记忆的空间。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辞中的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催人奋进、振奋人心。 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最好的表达、最好的承诺,广大青年必须矢志不变、用心践行。

  提升“我”的觉悟。 回望来时路,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便开始有了觉悟,主动扛起复兴图强的大旗,顽强求索、奋勇向前。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共产党人走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自身的思想觉悟,铁心跟党走、矢志勇担当。中国青年必须以史为鉴,不断提升“我”的觉悟。要深“学”,深入学习领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心掌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深“思”,不停留于理论知识表面,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在真懂真学真用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要深“悟”,从历史脉络中感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现实逻辑中感悟发展进程的大势所趋,从美好生活中感悟风雨与共、复兴图强的力量。

  端正“我”的态度。 信念决定方向,态度决定成败。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传承弘扬好伟大的建党精神,需要端正“我”的态度。只有每一个小我,都心中有大我,胸怀天下、一心为民,才能在本职岗位上为民办事解忧,才能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要时刻站稳群众立场,深刻认识权力来自于人民,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找准前进方向,走好为民服务之路。经常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放下身段、不摆架子,把群众当朋友、当家人、当老师,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善于凝聚群众力量,从思想深处多向群众学一点、多帮群众想一点、多为群众做一点。

  拿出“我”的作为。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拿来说的,是要见诸行动,才能见到实效的。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主动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用积极作为、实干担当书写青春华章。保持甩开膀子的干劲。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争取“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了就成”。保持逢山开路的闯劲。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寻方法、找答案,敏锐迅速地发现问题、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较真碰硬地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保持坚毅笃行的拼劲。任何时候任务情况下,都要勇担善为。不因事小而不为,实打实地干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以“拼搏赶超”为笔,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广大青年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落于实际行动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我”的觉悟、端正“我”的态度、拿出“我”的作为,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6

  弄潮篇一代伟人的长江情

  开篇的话: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开拓奋进的时代,长江见证了中国从成立之初的沧桑巨变到改革开放的革故鼎新。“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满怀豪情的长江儿女争当时代弄潮儿、勇立潮头,描绘了极目楚天的多彩画卷和天堑通途的盛世宏图。

  安澜长江,海晏河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与洪水进行殊死搏斗,“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无数共产党人奋不顾身,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洪故事,彰显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葛洲坝、二滩、三峡等一座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上树立起一座座水上丰碑,“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从诗境变为现实,万里长江也不再桀骜不驯、肆意泛滥,成为碧水东流的安澜长江。

  富美长江,催人奋进。新中国建立之初,武汉独揽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四分之一,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国字号”企业落地湖北,使武汉一跃成为新中国的工业重镇。东方风来满眼春。伴随滚滚长江掀起了前无古人的改革大潮,神州大地、楚山汉水生机蓬勃、活力迸发。长江两岸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母亲河长江有着深厚的情结。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江城武汉的东湖之滨成为毛泽东除北京中南海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他的足迹,烙印在长江两岸;他的身影,定格于中流击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在这里撰写革命著作,传播革命真理,开辟革命道路;深入基层调研,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提出重点工程的宏伟构想……毛泽东在长江两岸留下闪光足迹。

  1967年,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在武汉东湖宾馆。图源:武汉晨报

  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共产党人手把红旗漫卷旌旗猎,引领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1921年,毛泽东从上海树德里3号和嘉兴南湖红船出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点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的革命火种,掀起了中华民族觉醒的革命洪流。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革命思想,推动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三大法宝,实现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南昌起义一声炮响宣告人民军队建军大业开启,雄伟的井冈山上,八一军旗横扫敌军如卷席;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中国工农红军沿长江干支流奋勇逆流而上,爬雪山、过草地,穿越绝境,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畅游长江。

  从天堑变通途,到高峡出平湖,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毫书写当惊世界殊的宏伟蓝图。

  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毛泽东决定中国人要自己在长江上建桥,打通扼住中国发展之咽喉的长江天堑。1953年2月,毛泽东专程来汉视察桥址。4月,批准组建武汉大桥局,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视察时,游泳横渡长江,见大桥初显轮廓,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一年后的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桥事如国事,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宣告:“将来长江上要修20座30座桥,黄河上要修几十座桥,到处都能走!”于是,南京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一座座长江大桥飞架南北。

  面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腹之患——长江洪涝灾害,毛泽东作出“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决断。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之后,1953年12月,毛泽东乘“长江舰”视察长江,指着地图上的三峡口,明确提出修建三峡大坝,根治长江水患。1956年,在武汉挥毫描绘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70年,毛泽东决定先行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组成部分的葛洲坝工程。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正式投产。今天,我们可以告慰一代伟人:历经数十年不懈共同努力,横跨万里长江干流的115座大桥,成为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崛起于西陵峡谷的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已成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示的金名片。

  1966年毛泽东登艇检阅游泳大军的经典照片。

  从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到大江之上黄鹤欲飞,三吴上空云蒸霞蔚,一代伟人走江跨河临湖,心中装的永远只有人民。

  历经千帆,归来豪情满怀。长江,自古以来被视为舟楫难渡的天堑,但毛泽东始终对它情有独钟,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曾先后18次畅游长江。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游了约15公里,历时两小时。1956年6月2日,毛泽东畅游长江,勇闯“龙王庙”。6月3日,毛泽东雨中畅游长江,抒发“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畅快与惬意。1958年以后,毛泽东或重返革命老区,或视察工厂工矿,或考察城市农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足见对人民群众无限关怀的赤子之心和深厚情谊。

推荐访问:重要讲话 心得体会 庆祝